登录 | 注册
中华司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司氏论坛 >> 司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司衍忠
 
 司氏企业   家教沙龙   人生感悟   地理信息   司氏字辈   新闻公告   司氏源流   司氏家谱   司氏名人   司氏寻亲   艺文赏析  全部分类
  主 题: 走进神秘的陕西韩城徐村 已阅:62 / 回复:0(楼主)

隐藏在陕西韩城巍东乡的徐村,村子四面环沟,进出都不容易,从地势上看,它并不适合居住。当地传说:这里是司马迁后裔的聚居地 。 把徐字拆开解读,就是“余下的两姓人”。这两支人,一支人姓同,一支人姓冯。这时又出现了拆字游戏:同者,司字加一竖也;冯者,马字加两点也。他们不仅用这么有趣的文字游戏提醒自己都是司马后人,他们还用严格的仪式提醒后人:同冯本一家,同冯不分,同冯不婚。他们史无前例地两姓共进一个祠堂,祠堂上端坐着司马姓的祖先;他们两千多年来决不通婚,直到1963年出身村干部家庭的同有旺和本村的女子冯粉竹喜结良缘,成为有史以来徐村的第一对同冯姓氏夫妻,这一传统才被打破。半个多世纪前,村人还自发成立了“司马迁 祭祀委员会”和“司马迁研究小组”。 昨日,记者有幸见到了本村司马迁研究小组的发起人―――79岁高龄的同永灵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流传千年的美丽传说。

  同永灵老人自幼喜好读书,在祖父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司马迁及《史记》已有四十余年,他也承认张克复先生所说的司马氏为避乱,各奔前程。但他认为司马迁祖先的这一支西过黄河在少梁(古韩城之名)定居下来,其后人再次因避任安之难隐居徐村,否则就不会有这麽美丽的传说人口相传下来,村中也不会有相关司马迁的碑文传记。本次活动“风追司马”就来自徐村一户人家的门楣。

江西司马忠金的家谱

  无独有偶是,此次活动,一位司马温公(司马光)的嫡系后人司马忠金,带着其祖辈司马叙在民国十一年重修的司马氏家谱,也来到了韩城。昨日,他向本报记者透露了司马氏家谱记述的一些密闻。

  司马忠金介绍,在现在的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新池(东塘村),仍有祖辈司马的祠堂和司马庙存在。至直今日,司马光的后人在举行红白事时,都必须要到司马祠堂祭拜。目前东塘村共有司马姓氏的后人500余人.

  司马叙乃清末的进士,他在家谱中记述了司马氏上自司马光,历经宋元明清的家族变迁和传承谱系。家谱中写道司马光的后人有从夏县迁到高昌者,至元初,从蒙姓为“玉尺不花”,到明初又恢复为司马姓。谱系则从“玉尺不花”之孙司马识礼开始记述,传至民国十一年,历十七世、五六百余年。记者看到,家谱中还记载有司马姓氏的谱前传20代排行,和谱后排行20代排行.

  记者在司马忠金的指点下在家谱中追述泰和司马氏流派系源流考中写道:司马氏出自程氏,周朝时程伯休父为司马,以官为姓,以后司马氏出了众多王相大儒,宋代时司马氏子孙司马光为宋仁宗时进士,后赐为太师温国公。 记者就此家谱事宜采访了本次活动的特聘专家甘肃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张主任,他认为司马忠金带来的司马氏家谱真实可信,而且与司马迁有着很近的关系。


作者:司马建国 (2009/5/29 11:28:1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司氏论坛  执行时间:1,37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司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